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十三章 国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月二十七日,洛阳。龙腾小说网 ltxsba.com

    这天上午,李虎登‘门’拜访赵明诚、李清照夫‘妇’。

    赵明诚四十多岁,身材削瘦,三绺长须,风神俊朗,儒雅温恭,一看就是个做学问的,和那种整日‘混’迹官场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

    因为两家之间颇有渊源,赵明诚夫‘妇’和李长浩又是至‘交’好友,所以见面之后,彼此感觉很亲近,谈话的气氛非常融洽。

    坐下来之后当然要叙叙旧。赵明诚对李长浩逃离汴京之后的事非常关心,问得很仔细。李虎真真假假,把十几年的逃亡生涯大概讲述了一下。赵明诚唏嘘不已,而李清照更是泪水涟涟。接着赵明诚又问到了李虎这些年的经历。李虎从巧遇马扩说起,层层展开,最后赵明诚夫‘妇’才知道,当今世上知道李虎身世的人已经不少了,而且都是相当有份量的人,当今皇帝,两位公主,李纲和宇文虚中位居宰执,而折家更是西北柱石,现在又多了赵明诚夫‘妇’,但因为李虎的身份太特殊了,这件事距离公开的时间还很遥远,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公开。

    李虎请赵明诚元帅府帮助自己,赵明诚一口答应了。

    “前些天,我曾对先生说过,望你们能帮我招揽一些人才。”李虎把西北形势、虎烈府和元帅府当前面临的困境详细说了一遍,“虎烈府和虎烈军的基础是北方汉蕃,若想让北方汉蕃融入大宋,让大宋认同和接受北方汉蕃,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互相融合的过程中,西北的稳定至关重要。从目前形势来看,要想让西北稳定下来,发展起来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而这套政策的拟制必须依靠大宋人,所以对我来说,当务之急是选择和征募合适的人才。”

    赵明诚点点,指指坐在身边的李清照“我们商量了很久,觉得你在朝廷没有解禁元佑党人的情况下,把元佑党人的后代请到西北非常不合适。”

    李虎目‘露’‘惑’之‘色’,认真聆听。

    “你的出现影响到了大宋的未来。”明诚继续说道,“你是北方藩镇,而现今大宋危机重重中兴已经成为共识,但中兴的前提是稳定,稳定需要武力,而你的武力恰好可以帮助大宋中兴,所以藩镇必然要介入国政,但这是大宋祖制所不允许的宋绝不允许藩镇干涉国政,祸‘乱’国祚。”

    李虎想了片刻然醒。眼里不禁‘露’出感‘激’之‘色’。

    赵诚夫‘妇’把李虎当作了他们地孩子心对待。所以才说了真心话这句真心话却让李虎获益匪浅。

    大宋地策是以文制武。李虎请来地人都是大宋世家名臣之后。这些人一旦联手。实力很强大。当他们借助李虎地力量重新控制权柄之后。第一个要对付地人就是李虎。藩镇在大宋是不允许存在地。李虎这个藩镇威胁到了大宋地安全。而事实证明李虎确实有威胁大宋地实力。那么可以想象。大宋地君臣还能留下李虎?

    “请叔父指教。”李虎恭恭敬敬地说道。

    “大宋地现状摆在这里。国内动‘荡’不安。皇统频繁更替。汴京权威受到了严重打击。大宋国祚更是岌岌可危。这时有能力力挽狂澜地也就是你这个藩镇。”赵明诚说道。“你帮助大宋镇戍了江山。那么你这个西北王也就成了事实。汴京不承认也得承认。这样一来。你就有实力干涉国政。以强权和武力推行变革。中兴大宋。”

    “看看我大宋代变法,不管是庆历变法还是熙宁变法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归究其原因是皇帝和士大夫们无法‘定国是’,说简单一点就是无法合理分配权力。”

    “变法最终都要以强权来推行法的具体实施则由宰相和一帮文臣们来‘操’作,相权如果过度集中到变法的新党手上,这显然会影响到皇权,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蔡京就是一个例子,他和新党人士最终主掌了权柄,权势倾天,结果权力失去了制约和监督,贪污**横行天下,新政迅速蜕变,国祚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败亡。”

    “皇帝和士大夫们在‘国’理念上有‘激’烈的矛盾,这很正常。仁宗皇帝、神宗皇帝、哲宗皇帝和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吕惠卿、蔡确这些大臣在‘国是’理念上各有看法,结果导致变法反反复复,党争愈演愈烈。当今太上皇和蔡京在‘国是’理念上也有矛盾,蔡京四上四下就很能说明问题,每当太上皇的变法思路和蔡京的变法思路产生‘激’烈冲突的时候,蔡京就下台,所以新政蜕变的责任不是蔡京一个人的,太上皇、蔡京和大臣们都有责任。”

    李有些明白了。

    变革不请一帮上大夫们拟制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就行了,它需要皇帝和士大夫这两股原动力的结合,而变法若想成功,必须要解决“国是”,而解决“国是”的核心是权力分配,也就是皇权和相权的合理分配。从大宋变法失败的教训来看,必须让相权进一步扩大,直接主导变法。

    就李虎来说,挟天子而号令天下,未尝不是以强权推行变法的一个好办法。

    “叔父,刚才你也说了,蔡京和新党人士主掌权柄后,权力失去了制约和监督,导致新政迅速蜕变。”李虎问道,“这个问题不解决,如何保证变革的成功?”

    “这是我要告诉你的第二个问题。”赵明诚笑道,“大宋新旧两党之争,表面上是治国策略之争,但归结到根源,却是学术之争,也就是儒家各学派的思想之争。”

    =

    注释:

    国是:源出于南朝范的:

    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曰:“君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王曰:“善。

    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

    “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

    “是,则也”,而“则,常也”,“法也”。“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中的“是”即为则也,常也,法也,是国家长治的大政。“共,同也”,即齐心协力的意思。这样看来,共商国是,即可解释为“齐心协力地商定国家大事”的意思。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