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三十六章 北方儒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八月中,罗青汉返回长安。龙腾小说 ltxsba.com

    罗兰的婚礼办得很隆重。长安看上去风平‘浪’静,一片祥和,但随着罗青汉的回归,朝堂上下都感到了一股扑面而至的重压,因为李虎正在想方设法缓和虎烈人之间的矛盾,弥补不同政见者之间的裂痕,以便把虎烈人重新聚拢到一起,这显然预示着他将有一番大动作。

    果然,八月下,李虎以天子的名义下旨,李复、宗泽年事已高,致仕回家,王渊、宋江出任参知政事,即刻回京就职。

    刘韐出任河东路转运使,原河东路安抚使高缘回京,出任参知政事。

    ‘毛’军回京,张关羽代替他出任东南安抚使,主掌东南军事。吴撞天出任福建、广南安抚使,负责平定广南。

    张孝纯出任荆湖两路转运使,原荆湖两路转运使李迥调任东南安抚副使,兼领江南两路转运使。刘延庆调任台谏长官。出任御史大夫一职。

    马扩出任秦凤路安抚使,原安抚使杨可世回京,出任京兆尹。

    平夏路安抚使侯概回京,出任签书枢密院事。

    一连串的人事变动,让长安朝野上下惶恐不安。李复、宗泽致仕,刘韐、张孝纯、马扩调任地方,转眼见就有五位宰执级别的大臣离开了中枢。

    =

    八月底,李虎再次以天子名义下旨,安排大约十几位中央府署官员到地方任职,同时调任三十多位原虎烈军将帅分别进入中央府署和诸路、州、府等各级地方出任军政长官。

    铁鹰在代北整军完毕,原黑山军、怨军、雷霆军、神龙军、惊雷军、辽西军被整编为虎烈四十三军到五十军,很多虎烈系将帅不好安置,这下正好,纷纷转到地方了。

    李虎的这番大动作让长安震骇不已,尤其虎烈武将大量调任地方,出任地方行政长官,更是让他们目瞪口呆,至此,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李虎根本就不怕他们的威胁,

    九月,赴京官员先后抵达长安,东南的‘毛’军、宋江,山东的王渊,西北的侯概、杨可世,河东的高缘。还有十几位到中央府署任职的武将们日夜兼程而回。

    每个人回京,一个见面的就是李虎,李虎一句话就是,从现在开始,你们上战场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或者从此就不会再上战场了,你们要迅速适应自己身份的变化,要从武将转为文官,要在另一个战场上竭尽全力帮助中土走向振兴。

    这些虎烈将帅们,不管是从大山会盟就追随李虎的老将,还是从西北转投而来的将‘门’子弟,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这个世代的巨大变化,今天的中土和昔日的大宋王朝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武人的地位不仅仅提高了,而且正在走进过去高不可攀的庙堂,权柄就在他们的手中牢牢把持着。

    九月下,三位来自大同的北方儒士在黄涉、柴云的陪同下,进入汉王府拜见李虎。

    李虎亲自出迎,双方过去就认识,这次在长安见面,更是亲热。

    “我在信里已经对三位先生说了,请你们来长安的目的,就是想请三位先生在长安的太学讲学,宣讲晋学。”李虎恭敬地说道,“这对中土来说是一件大事,请三位先生务必答应。”

    “我们既然来了,当然要拜访一下长安的大儒,向他们虚心求教。” 李师夔同样很客气。这是个机会,是北方儒士回归中土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做为北方儒士的代表,他无论如何也不想错过。

    自从大唐王朝败亡,北方汉人便饱受蕃人的奴役,世世代代都想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如今两百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甚至已经忘记了他们,不愿意承认北方汉人是同一个血脉的子孙,这令北方汉人尤其是北方儒士们非常伤心。现在他们已经回来了,已经重归故土,为了把隔断两百余年的血脉重新连接起来,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李虎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他们感‘激’涕零,他们迫切想站在长安太学的讲堂上大声宣告,我们回来了,我们回到了中国。

    =

    九月二十八,李虎率文武百官齐聚太学,聆听北方大儒李师夔讲学。

    三天前,当这个消息传到太学的时候,太学就已经轰动了。太学的博士、教授、助教和学士们或许还抱着一丝好奇的心理。但朝堂上的文官们却知道乌云已经压顶,风暴就要来临了。谁能想到,李虎在北疆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仅仅完成了西征,稳定了北方形势,还推出了一个崭新的儒学学派,由此可知李虎这个人太可怕了,他把一切都算计到了,可谓算无遗策。

    事实摆在儒士们的眼前,如果晋学完全符合李虎的需要,成为变革策略的学术理论,并迅速在中国得以推广,那么整个中国的儒士们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讨饭了,大量北方儒士的南下必将给中国儒士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利益上的损失无法估量。

    李师夔的讲学再度引起了太学的轰动,中国儒士们一次感受到北方儒学的博大‘精’深,北方汉人和中国断绝两百多年后,不但没有放弃儒学,反而和中国儒士一样继承和发扬了儒学,他们在儒学上的成就同样不亚于中国儒士。然而,争论无处不在,每个儒学学派对儒学经义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于是,李师夔和李复在太学公开辩经。

    这场辩论没有结果,却引发了一个意外,李复因为过于‘激’动而中风,不久便辞世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